查看原文
其他

考上国防科大博士!她的人生不设限

西华大学
2024-10-19



人生之路不设限,研究领域需深耕,这是张银给自己的标准。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,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博士,张银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西华硕士研究生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
人物名片


张银,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。硕士期间获得1次一等奖学金、1次二等奖学金、1次三等奖学金;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;获“四川省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。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;专注学科前沿,围绕移动云服务的隐私保护开展研究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,即将前往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。





选择既定 风雨无阻





想做就要不计一切后果去做,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一往无前不要回头。在很多人眼里,读博是枯燥的、未知的、费时的,“读博压力大,皮都要掉一层。”对于张银而言,读博是深思熟虑后坚定的选择。读研三年,张银不满足于目前的研究成果,她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还可以继续深耕下去,并且可以为自己以后进学校工作的这一职业规划做铺垫。因此,读博这条路虽难,但做出了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。


考博路漫漫,张银早早就设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“首先肯定是提升学术能力,发表论文。”这是很多学校博士申请的硬性条件。在学习和生活中,张银利用大量时间阅读文献,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。此外,每周参加组会,积极向老师汇报进度,有效完成“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”的过程。张银还分享自己写论文的心得:“要尽快撰写论文,确保在研三之前的暑假联系导师时能够有论文录用。”



其次就是提前与导师做好沟通。“研三之前的暑假就要联系导师。”在学校官网上可以查看目标院校的导师信息,张银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情况后,结合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,通过邮件与导师沟通,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潜力。“除此之外,也可以多参加学术会议,在线下的时候和心仪的导师交流,争取获得导师的青睐。”她说。最后,根据考试内容制定精细的复习计划,再通过复习专业知识、提升英语水平和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,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。


读研之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学术研究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。如果要用个词语来形容考博的日子,张银觉得是“迷茫”。文献、论文,这是每一个研究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东西,只有每天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才能撰写出高质量论文。张银坦言自己在中途经历过一些打击,也数次想过放弃,但还是想着“来都来了”“试试呗”,就是这股执念推动着张银一步步坚持到了最后。“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也幸好坚持到了最后。”她说。





流水不争先 争的是滔滔不绝





当自律变成了习惯,优秀也就理所当然,张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。如果说她坚持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,那一定就是坚持阅读文献。“阅读文献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,最好每天都能花费一定时间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,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态。”一篇重要的文献常常需要多次阅读,“第一次阅读可以快速了解文献的大致内容,第二次阅读可以深入理解文献的细节和内涵。”在阅读文献时,张银会做很多笔记用来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思考,以便后期复习和整理。张银还经常与导师、同学或其他研究者交流阅读文献的心得和体会,了解大家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,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思路。



学术科研贵在坚持,在张银心里,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是不可取的,合理的时间管理也十分必要。对于张银而言,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更好地平衡学习、研究和生活,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成果。“设定明确的目标,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步骤,并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。”她说。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,优先处理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任务;尽量养成及时处理任务的习惯,避免将工作拖延到最后一刻;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,如运动、阅读或与朋友交流等,这些都是她日常的习惯。她认为,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需要坚持和自律。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遵循计划和目标,逐步培养高效的工作和学习习惯。


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张银从研一起就参加各种比赛,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态与能力。回忆起研一时参加的第十五届中国成都国际软件与应用大赛,她感慨: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竞赛,感觉周围的都是大神,所以当时还挺紧张的。”在通过前期的筛选后,张银组去到了决赛现场进行汇报展示,最终获得二等奖,“意料之外的结果。”虽然是第一次参加竞赛,难免紧张,但也正是这次比赛让张银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人,更加明白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。“最重要的是,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,不要放弃,保持冷静。”脚踏实地,一点一点积蓄自己的力量,细水长流,以待迸发。





青衿志高 不忘师恩迢迢






读研时期,张银凭借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,还获得“四川省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。对于这份荣誉,张银表示感到很荣幸,这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付出,离不开实验室同学的相互鼓励,更离不开导师熊玲提供的无私帮助。“永远记得研二的时候,我坐在导师工位旁边修改我的论文,导师一段一段帮我理顺逻辑,一句一句教我怎么写作,持续了大约两周,每天都是如此。”论文意见回来以后,老师又教她怎么回复审稿人。除了平时的论文指导,关于大论文的写作,导师也给张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。



在申博过程中,导师是除了家人以外最关心张银的人。“导师一直鼓励我,给我自信,我才能够坚持下去。”研一下的时候,张银的家庭出了一些状况,导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情况,立刻联系了张银。“那个下午,导师找我谈话,很暖心地安慰了我。”之后的两年,导师时常安排张银协助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科研工作,并支付给她相应的工作报酬,“在那段困难的时光里极大地帮助了我。”张银说。在学业方面,张银印象最深的是导师带她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,“在那里我见到了很多行业大牛,听了他们做的报告,我学习到了很多,也更加坚定了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的选择。”在张银心中,熊玲是导师,更是家人,在她的成长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,让她更加有勇气和底气迈向前路。


一朝沐杏雨,一生念师恩。毕业之际,张银想对导师说一声感谢:“感谢我的导师在我求学期间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无私支持,您的言传身教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。”张银表示自己也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继续下一阶段的旅程。她早已为读博的学习之旅设立了日程规划,每天保持至少8小时的学习,大量阅读文献,撰写论文、参加学术讨论,每周向导师汇报进度,讨论遇到的问题。除此之外,“还想着每天能够健身半小时,用运动来加强一下体魄。”



对于想考研或者考博的学弟学妹,张银给予了真诚的建议:虽然前路未知,但每一步的坚持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。在求学的道路上,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,这时候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,即使当下觉得迷茫,但请继续做你该做的事。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!”




内容来源 | 西华大学记者团

作者 | 徐佳欣

编辑 | 吴静

编审 | 陈彧 王舒


为优秀的西瓜籽点赞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西华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